京山市地处鄂中低山丘陵区至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地形大致分为低山、丘陵、岗地、平原四种类型;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境内山青水绿,自然环景优美,全市森林覆盖率44.5%;自然资源较丰富,非金属矿具有较高工业开采价值;土壤主要为水稻土、潮土、黄棕壤土、石灰土和紫色土5大类;历来自然灾害发生种类多且频繁,尤以旱灾突出,洪涝次之。
1.山川形要
(1)地质
地层 市境地层较齐全,除下泥盆系、下石炭系和上三叠系至侏罗系外,皆有露布。绿林——宋河以北,主要分布元古界至下古生界,为一套浅海相碳酸盐岩类岩石及碎屑岩。绿林——宋河以南、新市——陈家集以北,分布下古生界震旦系至志留系,以碳酸盐岩类为主。新市——陈家集以南至钱场、屈家岭一带,为志留系至中生界三叠系,由碳酸盐岩类岩石及碎屑岩组成。宋河、罗店及山前盆地边沿,为一套中生界白垩系至新生界下第三系红色岩层,属内陆河湖相碎屑沉积。永漋地区处汉江盆地内北部边缘,属新生界上第三系,为一套内陆河湖相半胶结的碎屑岩。新生界第四系粘土广布于山前、山间的垄岗及平原地带,主要为冲积层。
地质构造 市域地质构造处于淮阳山字型构造前弧西翼中段与新华夏系第二沉降带交接地带。淮阳山字型构造主要由一组北西向褶皱和同向冲断层组成,大致分为三个构造带即王家大山——四股泉村左家畈一线以北构造带;新市——陈家集以北,王家大山——左家畈以南构造带;新市——陈家集以南,金家山——吴岭以北构造带。新华夏系构造主要由一条褶皱带和两处断层组成,其表现明显、普遍,市境东、西、南三面都有红层沉积,北北西向断裂控制红层沉积并切断山字型构造带。
(2)地形
大洪山南脉由西北入境后,向东南延伸,与江汉平原相连,大致形成西北部低山,中部丘陵,东南岗地,西南平原四种地形。最高处为西北部与钟祥市交界处的娘娘寨,海拔950.3米;最低处为永漋罾口潘家湾河床,海拔27米。
低山 境内山地属大洪山东南山脉,分布在市北部和西部,包括绿林镇和杨集镇全部,三阳镇大部,新市镇北部及虎爪山林场,面积约775.55平方千米,占市境总面积(不含屈家岭管理区)23.19%。区内海拔400~1000米,层峦叠嶂,顶尖坡陡,土层浅薄。
丘陵 主要分布在市中部、中北部、西部和东北部,以新市、孙桥、宋河、坪坝镇及石龙、雁门口、钱场镇北部分布最广,面积约1430.13平方千米,占市境面积42.77%。区内海拔100~400米,山丘平缓,沟谷开阔,土层较厚。
岗地 主要分布于石龙镇南部,雁门口、钱场、罗店、曹武镇大部,永兴、宋河、坪坝、三阳、新市镇部分,面积约1045.99平方千米,占市境面积31.28%。区内海拔40~100米,岗垄相间,土层深厚,田园平整。
平原 主要分布于市西南永漋镇全部,属江汉平原北沿,由汉江泛滥沉积而成,面积约92.29平方千米,占市境面积2.8%。区内海拔27~40米,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质肥沃。
(3)山脉
境内山脉属大洪山东南山脉,分布在市北部和西部,由香山、绿林山、王家大山、龙凤寨、虎爪山等5条山脉组成,均呈西北—东南走向。海拔200米以上的山峰有250多个。
香山山脉 位于市北大富水和漳水之间,从三阳镇小阜街西北5千米处王子尖起,沿青岩头、黄岭尖、圆龙尖、香山、乌凤岭,横亘坪坝镇南境,抵罗店镇北部大山头,长43千米。主峰香山,海拔431米。
绿林山山脉 主要分布于绿林镇东北部,三阳镇西北部,从六房咀北7千米东牛角尖山起,沿偏头花山、绿林山至仙人岭,长23千米。主峰绿林寨(又名许家寨)系大洪山南麓主峰,跨三阳、绿林两镇,海拔884.9米。其南2千米有与之相仿的山头,海拔815米,称小许家寨。山体气候垂直变化明显,盛夏山顶平均气温23℃,海拔800米以上为灌木丛和白茅草为主的植物群落,以下为马尾松和栎树为主的针、阔叶天然混交林。绿林山山脉为国家级大洪山风景名胜区京山景区的一部分,已开发形成诸多旅游景点。
王家大山山脉 分布于绿林镇西南部,杨集镇东北部,从六房咀西北8千米西牛角尖起向东南延伸,经娘娘寨、王家大山、吊铜尖、古王岭、摩天岭,抵大尖山,长56千米。娘娘寨——吊铜尖——龚家岭——古王岭形成北南向分水岭,分水岭以东为大富水水系和石板河水系,向东南流;以西为滶水水系,向西北流。古王岭以下,是大富水和石板河的分水岭。主峰王家大山,位于杨集、绿林镇之间,海拔685.9米。京山市与钟祥市的界山娘娘寨,海拔950.3米,面积8平方千米,其东南麓属绿林镇。
龙凤寨山脉 分布于杨集镇西南部,孙桥镇北部,从杨家集西北13千米与钟祥市交界的矮家尖山起,向东南经鸡鸣寺、偏头山、龙凤寨、花石岩、卢家大山、抓谷寨、京源山、焕岭山、梅花岭,抵七面山,长62千米,是滶水与西流河、溾水与石板河的分水岭。主峰龙凤寨位于孙桥、杨集两镇之间,海拔535米。京源山位于永兴镇京源村境内,海拔350余米,山不算高,却是龙凤寨山脉的名山峰。京山县名即缘于此山,光绪版《京山县志》载:“京源山,隋改角陵为京山,义取此。”唐朝诗人孟郊留有“岩枯草茎瘦,水清鱼影寒”描写京源山的诗句。明代京山进士高岱因仰慕京源山风水,死后安葬于此。
虎爪山山脉 分布于孙桥镇南部,石龙镇北部、东部,钟祥市撩脚山(又名聊屈山)入境后,经虎爪山、磨吉观(山)、尖山凹、莲花山、易家大山、黄家大山、毛家大山,抵东龙尾山,长56千米,是溾水与永漋河水系的分水岭。主峰凤凰尖,海拔559米,1965年在此地建虎爪山林场,现已成为国家森林公园。
(4)洞穴
境内山地岩石多为碳酸盐岩类,由于水的侵蚀作用 形成许多洞穴,长度超千米的有20多个,其中空山洞已开发成旅游风景区,为京山省级地质公园的主体园区。
空山洞 详见“旅游业”之条目“空山洞风景区”。
甘泉洞 位于钱场镇境内、空山洞西南2千米处。洞深1000余米,中央大厅宽敞,最高点40米,最宽处20米,有仙鹤点水、仙台观日、雄狮迎宾等景观。洞口临胡冲水库。
仙女洞 位于石龙镇仙女村境内,传说有仙女在此居留而得名。洞口有石门,高约5米,洞深24米,洞壁岩石形态各异,如石床、火窖。洞口对面有峭壁矗立,形如梳妆台。洞中泉水终年不断。旧志称“仙女藏云”,为京山八大景之一。
白谷洞 位于新市镇西北4千米处,因洞内岩石呈黄白色,近似稻谷色,故名。洞处山崖半腰,前有平台,下临深潭,崖顶有飞泉直泻。洞口宽2米,高3米,洞深20米。洞顶倒悬钟乳石,天趣盎然,洞左侧有两洞相连,结构相仿,内外贯通。
宋家丰洞 位于永兴镇丰泉村境内。沿主洞进约400米处有“八个台”,犹如洞中小山。再走二三里,有后门可出洞上山。另有一支洞,洞顶有“天星眼”,可望见洞外景色。
老龙洞 洞口位于宋河镇石人山村境内,洞尾延至张家冲村仰天凹,长约2.5千米。进洞口即“前大厅”,深40余米,宽20余米,地面平坦,一条小溪缓缓流向洞外。再往里是后厅,其顶似天穹,钟乳石千姿百态,蔚为壮观。1970年,当地群众沿二厅门筑堤蓄水,建成洞中水库,可灌田14公顷。后厅之后,为第“三厅”,其间由20余米的狭巷连接。三厅内钟乳石柱形态各异:“龙田”“龙床”“龙枕”形象逼真。洞中有一深潭,沿潭前行约10米,有出口通仰天凹。老龙洞洞道宽阔,蜿蜒曲折,洞中有洞,景观奇特。
王莽洞 位于太子山林管局石龙林场宋棚生产队,相传为西汉末年王莽避难藏金之穴,故名。洞口为一自然石裂缝,裂口长不过2米,宽不过0.6米。洞口依天梯垂直而下30米处到底,有洞方圆约20米,顺洞前行有石竹、石笋、石桌、石凳等,均天然靓景。沿途潺潺流水,鱼虾相嬉。行约千米至尾洞出。
(5)河流
市境有大小山溪汇成河流500余条,其中长3~10千米的156条,10千米以上的60条。主要河流有漳水、大富水、小富水、石板河、溾水、永漋河、滶水、东河(钱场河)。枯水季节干流流量很小,部分支流断流。汛期洪水历时短,河水暴涨暴落。
漳水 源于三阳镇屈山店傅家垭子阴山冲,呈西北至东南流向,在小周湾北入随州境,经郑家河水库(1967年建)后再入市境,至罗店镇仁和村易家嘴入安陆市,注入涢水。市境主河道长40.3千米,自上而下有坪坝河、墩子河、晏店河、杨家河之称,河床一般宽度120米,流域面积170.78平方千米。常流量3~4立方米每秒,山洪暴发时最大洪峰流量1018立方米每秒,枯水季节最小流量0.01立方米每秒。
大富水 始见于《水经注》。市境最大河流,源于大洪山南麓白龙池,向东南流经绿林、三阳、宋河、罗店镇,在马店薛家河入应城市境,注入汉北河。市境河道长107.4千米,汇集大小支流60多条,流域面积1254.9平方千米(含小富水、石板河流域),占市境面积三分之一强。建高关水库前木船尚能往返于宋河、武汉之间,高关水库蓄水后航运中断。大富水主河道名称,自上而下有厂河、梅河、宋河、周河、罗店河、徐店河等,上游经许家寨和王家大山两条山脉间的深山幽谷,两岸奇峰突兀,树木葱茏,景色优美,被誉为“九曲鸳鸯溪,十里水画廊”。
小富水 又称刘畈河,是大富水的主要支流之一。源于许家寨偏头花山东北刘家塆,在香山和许家寨两条山脉之间穿行,于双河口汇入大富水。主河道长43.8千米,汇集大小支流21条,流域面积196平方千米。上世纪60年代在中游修建刘畈水库。
石板河 源于新市镇北部黄岭尖南麓,在王家大山和龙凤寨两条山脉之间曲折东南流,于徐店三岔口注入大富水。全长62千米,流域面积293.88平方千米。河床为沙卵石和石板。1975年,上游新屋嘴建八字门水库。
溾水 其名最初见于《水经注》,《富水郡志》称回河,俗称京山河。源于杨集镇花石岩山南麓,向东南流经孙桥、新市、永兴、曹武等镇,至艾家棚入天门市境,汇入汉北河。境内河道82.8千米,汇集大小支流27条,横贯市境中部,流域面积629.66平方千米。主河道新市镇以上称余家河、各流河,以下称永兴河、邓李河、皂市河。河道弯曲,流泄不畅,水量变幅较大。历史上,溾水是县中部与外地往来的主要通道。1959年修建惠亭水库后,下游水流变小,枯水季节最小流量仅0.01立方米每秒,航运中断。
永漋河 古有“县前河”之称。源于孙桥镇盘蛇观西麓深赶冲,向西流至陈家集西北6千米雷家台入钟祥市,这段河道故有西流河之称,长23.4千米。在钟祥市境分别接纳周家河、东桥河、九江河等支流,经刘家石门、长滩埠,于叶家集西北季家河口起,沿京山、钟祥两市边境南流,经何家集、杨家浲,又为京山、天门两市界河。从季家河口到潘家湾入天门市境,后汇入汉北河,此段河道长42.8千米,原是京山南部的主要航道,后因水位下降断航。
滶水 源于杨家集东南5千米处的鹰子尖乔高冲,向西北流经杨家集,至房家口与岩子河相汇,入钟祥市境。因流向与市境其他河流相反,人称“傲水”,后演化为滶水。属山溪性河流,水量变化较大,一般流量0.9立方米每秒,上游常有断流现象。境内河道长24.6千米,流域面积225.45平方千米。河床为卵石,急流处有岩石露底。
东河 境内名钱场河。源于雁门口镇北部雷头尖山南麓彭家湾、塆西龙井冲,东流经董家冲,折向南流,经七宝山、吴堰岭、钱家场,至庄屋嘴进入天门市,后注入汉北河。境内河道长34千米,流域面积148.2平方千米。1958年,上游建吴岭水库。
(6)泉
市境泉水出露较多,有大小泉眼239处,古有“七十二名泉”之说。全部泉眼时溢出总量9835.41立方米,其中时溢出水量36立方米以上55处,可灌溉农田约1333公顷。较小的山间泉眼,多受气候影响,多雨则水丰,久旱则水小乃至涸竭。
四股泉 又称“师故泉”,相传有僧结庵于此,坐毙,故名。位于宋河镇四股泉村左家畈,名泉之一。该村泉眼众多,散布在山腰、山脚、地头。其中较大泉眼有晒簸泉、斗簸泉、猪槽泉、沙罐泉等四股,昼夜出水量约4万立方米,泉眼经年不歇,流量天旱不减,洪涝不增,泉水恒温19.5℃。属淡矿泉水,宋河镇饮用水源保护地,余水用于发电、灌溉。
马刨泉 位于新市镇四岭村,出市区北5千米处,名泉之一。该泉东西两面青山对峙,泉水从山涧流经白谷洞注入溾水。相传三国时期蜀汉大将军关羽挥师北上樊城,途经此地,人马饥渴,停留小憩。关羽坐骑马蹄刨地出泉,供士兵军马畅饮,马刨泉因此而名。该泉常年不涸,灌溉城北万亩良田。明代,百姓自发募资立碑,上刻“关公铁蹄马刨泉”。1965年,在此处建小(一)型水库。
仙女泉 市境名泉之一,位于石龙镇仙女村郭家冲,出市区西南15千米处。为司马河水源之一。相传,山腰仙女洞中的仙女常在此梳妆,故名。据水文资料,从倒灌溪盆地有一条岩溶暗河通向此泉,河水时大时小,四季长流。泉眼最大出水量0.5立方米每秒,最小出水量0.1立方米每秒,可引灌134公顷农田。
新罗泉 位于宋河镇巴蕉寺村杉家塆,出市区东北20千米处。传盛唐时期,朝鲜半岛新罗国太子奉唐太宗之命,到京山芭蕉寺住锡修行,后卒葬于此。山中有泉,因名新罗泉,出“比目鱼”。康熙《京山县志》有载。该泉出水量114立方米每小时,引灌农田数百亩,余水东北流,经破窑河入大富水。
2.气候特征
京山市地处中纬度地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暖夏热,秋凉冬冷;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间有冷害;雨量较多,年际变化大,季节分配不均。年均日照数1937.2小时(年际变化为1427.3~2313.6小时);年平均气温,1960—1985年16.1℃,1986—2018年16.9℃,1985年是县境气候变化明显的界值年,此后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历年值介于15.4~17.9℃,极端最高温度40.3℃,极端最低气温零下17.3℃;年均降水量1066.6毫米(年际变化为652.1~1709.6毫米),秋冬少,夏季多;年均蒸发量1456.3毫米;历年无霜期247天左右;年平均风向最多的是西北风,夏季南风较多,平均风速1.9米每秒。气象灾害以旱为主,水涝、风、雹、雷电、低温冷害、连阴雨兼有。
3.自然资源
(1)土地
全市土地面积334438.79公顷(不含屈家岭)。其中:农用地311779.95公顷,建设用地17831.27公顷,未利用地4827.57公顷,分别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93.22%、5.33%、1.44%。
土壤类型 全市土壤为5个土类,13个亚类,43个土属,283个土种。水稻土、潮土、黄棕壤土、石灰土、紫色土类分别占全市总面积34.87%、3.75%、37.4%、22.36%、1.62%。境内西北部低山区大部为石灰岩土和黄棕壤;中部和北部丘陵地区大部为黄棕壤性水稻土和石灰土,少部为紫色土;东南部岗地成土母质主要为第四纪黏土,大部为黄棕壤性水稻土;南部永漋为潮土。
土壤质量 市境耕地土壤质地中等偏重,有机质含量为每千克10~40克,大部呈微酸性到微碱性反应。耕地土壤含氮量中等,含钾量较丰富,含磷量较低。据2016—2018年调查统计,全市常用耕地地力等级为4.429级。
(2)矿产
市境矿藏以非金属为主,有少量铜、铁、铅、锌等金属矿藏和煤矿。现已发现各类矿产资源26种(含亚种),查明资源储量18种(含亚种);发现各类矿产地126处,查明资源储量100处,包括大型矿床2处,中型矿床4处。已开发利用矿区78处。
非金属矿产中的石灰岩、硅石、白云岩、重晶石、基性岩、大理石被称为京山的“六大石头”,储量大,品位高,不少出露地表,具有较高开采价值。六大石头及黏土已被广泛开发利用,成为市工业支柱产业的主要资源。
石灰岩 市境主要矿产,可供开发利用的有灯影组石灰岩、下寒武纪石灰岩、红花园组石灰岩、宝塔组石灰岩、栖霞组石灰岩、大冶组石灰岩、黄龙群石灰岩等7个层位,全市表外地质储量52411万吨。具有分布广、储量大、品位高、出露条件好、易开采、含矿层位稳定、沿走向方向质量变化不大等优点。
硅石 包括硅石和石英砂岩两种,市境主要优势矿种之一,各镇均有出露。市境共查明大型矿床2处、中型矿床1处、小型矿床4处、小矿2处,总储量在3亿吨以上。罗店镇白砂口一带石英砂矿资源储量在2亿吨以上。绿林镇仙人岭中型矿床,属浅海相化学沉积浅变质矿床,是生产结晶硅、高纯硅铁及硅工业系列产品的优质原料,资源储量为845万吨,二氧化硅含量一般大于98%,高达99%。三元口——虎爪山大型石英砂矿床,为云台观组石英砂岩矿床出露,属滨海相沉积型石英砂岩,资源储量为9800万吨,二氧化硅含量为97.17%~98.65%,可作生产硅铁、硅砖的原料。20世纪80年代起,境内硅石开采量年平均8万吨左右,主要用于冶金。
基性岩 有辉绿岩和玄武岩两种,均符合生产保温隔热材料岩棉的要求。分布于宋河、三阳两镇,探明资源储量(面积)4393.44万平方米,远景资源量约7.9亿平方米。抗压强度大于3200千克每平方厘米,二氧化硅含量45.24%~48.03%,平均值46.35%。迄今为止,市境玄武岩储量居全省之首,已开采的玄武岩主要用作高速公路路面材料。
重晶石 储量约1027万吨。成因类型有两种:一种为沉积型,分布在坪坝——白兆山褶皱带,探明储量1024万吨,属大型矿床,矿石经粗选后平均含磷酸钡一般在93%以上;另一种为热液型,查明资源储量约3万吨,矿石品位含磷酸钡平均大于96%,粗选后可达98%以上。余家冲中型矿床属沉积型重晶石矿,资源储量908万吨,磷酸钡含量64.68%~83.85%。余家冲零散小矿,五氧化二磷含量13.22%~13.93%。天王小型矿床属热液型重晶石矿,含硫酸钡高于96%,储量约3万吨。
矿热水 市境地下水通过北北西和北西向断裂在深部运行中获得热能,转化为温泉。境内温泉有汤堰温泉、白鸽湾温泉、张杨畈温泉、王集温泉和绿水堰温泉5处,以汤堰温泉最负盛名。该温泉水温56℃左右,酸碱度中性偏酸,为含氟硫酸钙型弱放射性氡矿水,地热资源储量1.25×104千瓦,可开采储量6211吨每日,为中型矿,此处已建成温泉疗养区。其他四处为小型矿,开采利用价值不大。
(3)动物
市境陆生脊椎野生动物有4纲(兽、两栖、爬行、鸟)24目75科300多种。按保护级别划分,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3种,为中华秋沙鸭、白冠长尾雉、蟒;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33种,为大灵猫、小灵猫、獐子、大鲵、虎纹蛙、黑颈鸬鹚鸳鸯、鸳鸯、其他鹰类、锦鸡、长脚秧鸡、棕背田鸡、翠鸟、隼科(所有种)、鸦鹃(所有种)、八色鸫科等;国家“三有”(有生态价值、有科学价值、有社会价值)和湖北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50多种,为麂子、野猪、中华蟾蜍、沼蛙、苍鹭、大白鹭、寿带、普通秋沙鸭等等。
又据水产部门统计,全市水域生长的鱼类共7目16科52种。
中华秋沙鸭 国家一级保护鸟类,被列入国际自然资源保护同盟濒危鸟类红皮书和国际鸟类保护委员会濒危鸟类名录,是与大熊猫、华南虎、滇金丝猴齐名的国宝。其嘴形侧扁,前端尖出,与鸭科其他种类相比,平扁的喙形不同,嘴和腿脚为红色。冬季栖息于三阳镇刘畈水库、高关水库、大富水、小富水等环境清幽、水质清澈的水域。
2011年1月,首次在三阳镇发现一雄三雌4只中华秋沙鸭,武汉大学鸟类专家胡鸿兴称,这是自1980年以后在湖北的首次发现。此后,中华秋沙鸭的发现数量在三阳稳步上升,2014年底,中华秋沙鸭越冬同步调查小组在三阳及周边的绿林、杨集镇调查鸟类,发现28只中华秋沙鸭。
鸳鸯 属雁形目的中型鸭类,体长38~45厘米,体重0.5千克左右。雌雄异色,雄鸟嘴红色,脚橙黄色,羽色鲜艳华丽,头具艳丽的冠羽,眼后有宽阔的白色眉纹,翅上有一对栗黄色扇状直立羽,像帆一样立于后背,非常奇特和醒目,野外极易辨认。雌鸟嘴黑色,脚橙黄色,头和整个上体灰褐色,眼周白色,其后连一细的白色眉纹,也极为醒目和独特。野生鸳鸯对栖息环境要求极高,多悠游于人迹罕至、环境幽静、水质绝佳水域。三阳镇及刘畈水库、杨集镇鸳鸯湖(三泉水库)、绿林镇鸳鸯溪和美人谷都曾发现鸳鸯。包括鸳鸯栖息地自然保护小区在内的京山市域,为400多只鸳鸯提供栖息地保护。
寿带 雀形目王鹟科寿带属,中文名寿带鸟,俗名、别名有绶带、白带子、长尾巴练、长尾鹟、练鹊等。常见的有红色和白色两种,体长( 连尾羽)约30厘米,属夏候鸟。它们喜欢在森林下层捕食昆虫,属农林益鸟。雄性寿带尾部有两根比自己身体长3~ 5倍的尾羽,像一条长长的绶带,飞动时尾羽飘逸,姿型优美。育雏期,雌雄寿带共同为雏鸟觅食喂食,成双成对,在树林中穿行飞舞,誉为“林中仙子”。
京山市植物种类资源较为丰富,主要有木本植物(含药用木本植物)、草本、农作物、菌类等,共有1930余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树种有5种,为水杉、珙桐、香果树、银杏、红豆杉;国家二级保护树种有4种,为刺楸、杜仲、鹅掌楸、厚朴;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名录(林业部分)的植物有38种,为泡桐、杉木、牡丹、山茶、杨属、板栗等等;湖北省重点保护植物有对节白蜡、野核桃、黄杨、湖北海棠、蜡梅、小果香椿等。境内有省级自然保护区1个,省级自然保护小区5个,总面积6299公顷。
对节白蜡 因小枝对生得名。中国特有树种,全球仅京山全境及钟祥与京山交界的少部分地区呈自然分布,被誉为“活化石”“园艺盆景之王”。1975年前,国内出版的各种植物和树木学书籍均无对节白蜡名录。1975年,市林业局科技工作者在京山孙桥镇发现此树并撰文介绍,从此名世。1999年,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举办期间,对节白蜡作为湖北特色珍稀园艺树种,在中国展区湖北馆大门前向世人展出。2015年,湖北省政府在京山设立30平方千米对节白蜡省级自然保护区。2017年,孙桥镇入选湖北省对节白蜡特色小(城)镇。
(5)古树名木
2017年,全市有589株古树挂牌保护。其中:国家Ⅰ级古树、树龄500年以上30株,国家Ⅱ级古树、树龄300~499年111株,国家Ⅲ级古树、树龄100~299年448株,主要树种有对节白蜡、银杏、黄檀、青檀、皂荚、圆柏、马尾松、棠梨、桂花(金桂)、枫香、槐树、香樟、朴树、麻栎、刺冬青、水青树、板栗、栓皮栎等30种。新市镇火龙村一组鄢家塆一棵对节白蜡,树高20多米,胸围4.5米,树龄近千年,被称为对节白蜡树王。三阳镇石垭村六组一棵千年棠梨树,胸径2.5米。
4.自然灾害
市境历来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尤以旱灾最为突出,旧有“十年九旱”之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市西南疆域直抵汉水,洪涝灾害严重威胁民众生命财产安全。其他自然灾害有低温冷害、连阴雨、冰雹和大风、雷电灾害、冰冻等。
1895年,境内暴雨,汉水陡涨,汉江堤京山金巷口、张璧口、陈洪口、杨堤湾、鲍家咀5处堤溃。
1921年,汉江洪水陡涨,王家营堤溃口4200多米,淹死3000余人。
1941年大旱,京山北部地区几乎颗粒无收。
1944年大旱,县域受灾民众18.9万人。
1954年,全年降水1719.4毫米,为有资料记载来最大降水量。5月,永漋地区冰雹,棉田受害约万亩。6—7月,大雨,境内各地山洪暴发,冲倒堰、塘、垱、坝679处,房屋369间,受灾农田6700公顷。县区各级成立救灾委员会,开展生产自救。同时,全县安置洪湖、天门、汉川、沔阳等县灾民20余万人,代养耕牛2.5万头。冬季大寒,平地积雪近1米,堰塘结冰厚0.3米。不少地方树木被冰凌折断,耕牛被冻死。
1965年,全县8670公顷松林发生松毛虫,县发动农民捕捉、打药,用飞机撒药防治,杀虫率60%~90%。
1978年,春旱接夏旱,伏旱接秋旱,全年降雨652.1毫米,为有资料记载来最小降水量。境内6条主要河流相继断流,11座大中型水库水位降至死水位,小型水库大部分干涸,32000口塘堰蓄水告罄,230多处泉水减缩或涸竭,5.3万公顷农田受旱。总投入抗旱劳力8.2万多人,动用柴油机4766台(66233马力)、电动机476台(21803千瓦),共耗柴油8325吨,用电938万度,总开支1387.7万元。当年,全县粮食总产30.33万吨,较上年减产6.3%。
1980年,全年降水量1538.2毫米,仅次于1954年。大中小型水库纷纷溢洪,小水库、垱坝溃口30处,冲毁堰塘688处;淹没电灌站9处,冲坏涵闸7处、桥梁219座,冲断公路33处;倒塌房屋304栋,伤27人,死4人,塌死牛、猪、羊86头;314个大队、1600个生产队1.7万公顷农田被淹,冲走粮食50多万千克。全年粮食总产29.05万吨,较上年减产7%。
1996年6月7日,强雷电致新市城区电视发射塔变压器、闭路电视网放大器受损,毁坏电视机40多台,微机4台。
2001年,全年降水量679毫米,为有资料记载来第3个雨水特少年,晴热高温时间长,日最大蒸发量达12毫米,出现伏秋大旱。全县138座水库干涸,222个村人畜饮水困难。永漋、雁门口镇共有5个村人畜饮水在堰塘角挖坑沁水,或到5千米外运水。全县7.3万公顷农作物受旱,成灾面积6.5万公顷。
2007年,京山遭遇百年未遇特大洪灾。5—7月,5次强暴雨袭击县域,总雨量812.9毫米,山溪、河流洪水暴涨,全县200余座大中小型水库紧急溢洪,沿河及低洼地区洪水围村,多处交通中断,5万多人被困,死6人,伤28人,4000多间房屋倒塌、损毁,580多千米县乡公路和乡村道路严重毁坏,农作物重复受灾7.5万公顷,绝收1.13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4.38亿元。中央和省、市领导对京山灾情高度关注,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省委书记俞正声、省长罗清泉等数次前往灾区视察、慰问,副省长刘友凡带省有关部门负责人赴灾区指导抗洪救灾,武警官兵、解放军战士奔扑永漋季河流域白沙滩溃口抢险,全县人民奋力抗灾,社会各界踊跃捐献,共收到县内外捐献款物800多万元。
2011年1—6月,境内累计降雨157.1毫米,比历年同期平均降水量减幅56.42%;全县水库和塘堰垱坝总蓄水比上年同期减幅23.8%,其中35座水库和2万处塘堰垱坝干涸或接近干涸;6千余公顷水稻和1.7万公顷旱作物受旱,大量中稻田无水插秧;172个村发生饮水困难,28个村靠从外地拖水解决人畜饮用水。